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动态 » 正文

城市二次供水监测解决方案守护居民用水安全

在高层住宅林立的城市中,二次供水已成为保障居民用水不可或缺的环节。然而,水箱锈蚀、管道老化、管理缺失等问题导致的二次污染事件频发,让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用水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如何构建智能化、全覆盖的二次供水监测体系?一套融合物联网、大数据与AI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正给出答案。

据住建部统计,我国6层以上建筑中,90%采用二次供水系统,覆盖人口超4亿。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三大隐患,人工巡检周期长,难以实时掌握水箱水位、水质余氯、浊度等关键指标,某市曾因水箱清洁不及时导致军团菌超标,引发群体性感染。物业、水务、卫健部门数据割裂,某小区发生水质异味事件后,3天才完成跨部门溯源,造成居民恐慌。恒压供水系统缺乏智能调控,某商业综合体因水泵空转年耗电超20万度,增加运营成本的同时加剧碳排放。

部署在水箱、泵房的物联网设备集成余氯、pH、浊度、电导率等8项水质传感器,以及水位、压力、流量等过程参数监测模块。某品牌设备采用抗污染电极,在含铁量5mg/L的污水现场仍保持±3%的测量精度,数据上传频率可达1分钟/次。内置AI算法模型,可实时分析水质变化趋势。当余氯浓度突降50%时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推送清洁建议至物业APP,响应时间从传统4小时缩短至10分钟。通过BIM建模还原泵房三维场景,结合SCADA系统实现设备远程操控。上海某小区应用后,管理人员通过VR眼镜即可完成巡检,人力成本降低60%。

风险预警前置:杭州某社区部署方案后,系统提前3天预测到水箱生物膜滋生风险,通过智能加药装置自动投加次氯酸钠,避免了一起群体性腹泻事件。成都建立市级二次供水监管平台,整合2.3万个小区数据,实现“一图统管”。2024年累计处置水质异常事件127起,平均处理时效提升75%。

随着5G、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应用,二次供水监测正向“预测-预防-预警-预案”四预体系演进。某试点项目通过分析历史用水数据与气象信息,成功预测寒潮导致的管道冻裂风险,提前启动保温措施,避免经济损失超500万元。

从“人工巡检”到“数字管家”,从“事后补救”到“事前防控”,城市二次供水监测解决方案的进化史,正是科技赋能民生工程的生动实践。当每一滴水都纳入智能网络的守护,居民打开水龙头时的安心,便是对技术创新最好的注脚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在线监测系统_绿科云谷水质在线监测仪 » 城市二次供水监测解决方案守护居民用水安全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评论 ()

分类栏目

联系我们

18589052079

WX:TR18589052079

客服微信

网站客服

客户服务专属联系微信

水质在线监测仪
客服QQ
3637954482

客户服务专属联系QQ

联系我们